刘欣:认识商品


文/刘欣

上一节我们讲了“认识货币”。而商品就是让货币增殖的要素!我们要读透这本书,我们还需要对“商品”这个东西有较为透彻的认知!

如何赚钱

我们先说一个“低俗”的话题,到底如何赚钱?很多人喜欢问我这个问题,但通常问我这个问题的人,我不会太看得起他们,不是因为“赚钱”是一件低俗的事情,而是因为他们通常极度肤浅,不会有什么思考能力,他们问我如何赚钱,并不是真的想寻求方法论,而只是希望找到一个拿来即用的“赚钱秘诀”。这样的人,是赚不到钱的,我真的告诉他如何赚钱,他也理解不了。

其实在前面几节中真正读透了,便能理解当下货币增殖的规律。但接下来我们还是要来更透彻的讲解其中的概念,其实就是剖析赚钱这个事情的本质!

这几年我真的见过太多太多的创业者,企业家。无论是在商会,还是在商学院读EMBA,还是身边的朋友,都是各行各业的企业家,我深入研究学习过他们中很多的人的行业。

我发现无论哪个行业,本质上“合法赚钱”的方法论是一致的。这概括起来太容易了,就是六个字:有商品,能卖掉。

万变不离其宗,能搞出商品来,还能卖出去,你就赚钱啦。

当我们对自然资源或原材料商品进行劳动加工后造出更高价值商品并出售,就会获得“增殖后的货币”,所谓获得增殖后的货币,就是赚钱。

但“有商品,能卖掉”理解这六个字不容易,我们需要对“商品”这个概念有深入认识,“商品”是赚钱的重要要素,我们本节进一步来说说“商品”。

商品的构成

我认为最终被消费者购买成交的“商品”,其均由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构成,但归根结底它是由物质构成!

物质是有形的,精神是无形的。不同的商品,其物质和精神的比重不一样,或者说是消费者对它的精神要求不一样。

所谓物质就是这款商品所组成实体要素,比如一个馒头由小麦粉和水再加以人用相应的工具劳动后而做成。

市面上大多数“馒头”这款商品,消费者对它是没有太多精神要求的,正常情况下一个普通馒头估计不太可能卖出去1万块钱。但馒头也不是完全没有精神构成,任何商品之所被称为商品,已经被人进行过加工,多少会在其中涵盖了精神意志。作为馒头的商品,虽不注重精神,但至少得让消费者明白这是个馒头,不能让消费者感觉是块石头。

并且假设完全一样的馒头,放在五星级酒店售卖,与放在小摊上售卖,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价格,馒头本身的价值量没有任何变化,但价格却完全不同了,这是因为从馒头的本体来说,在五星级酒店的馒头它包含了一些物质要素以外的精神构成,五星级酒店本身的品牌,环境格调,口碑等无形要素对这里的馒头有了溢价。

但其实这些精神构成,本质也是由物质和劳动所产生的,没有那么多的高昂的装修材料去装修这个酒店,没有那么多人去劳动建造这个酒店,没有那些服务人员来服务,就不会产生这些品牌,口碑,环境。

所以其实在五星级酒店购买的馒头,和在馒头铺购买的馒头本身就不是同样一件商品!在五星级酒店购买的馒头,是包含了一整套服务加馒头这个本体,而这些服务都有成本,其归根结底还是由物质和劳动组成的。

所谓商品的“精神组成”通常表现为品牌,ip,服务,知识,映射,商家所描述的他人对该商品物质部分的感知等形式。

有的企业看似不自己生产商品,而是代理代销其它的商品,其实这样的企业之所以能把商品销售出去,它之所能卖出去,是因为它有销售和渠道能力,而所谓销售能力与渠道能力,本质上是把原有商品添加了其特有的对精神构成,而融合成了新的一个商品,就好比卖面膜的微商,它虽然不生产面膜,只是一个代理,但是它为了把面膜卖出去,会讲课,会对客户进行培训宣讲,而这些销售动作本质上也是一种新的精神构成,与面膜的本体打包在一起,融合成了一个客户愿意买单的新商品。

一个爱马仕的包包,它的精神构成就很大,它既在物质层面上精耕细作,但它有很强的品牌力量,其品牌带来的精神内涵是这款商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材质和外形的包,如若不是爱马仕的品牌,那和爱马仕相实则全是两个不同的商品。

其实爱马仕的包从“使用价值”上就比一个没有品牌的更多,关于什么是使用价值本文后面会讲!并且你最终在爱马仕购买的商品还不仅仅是这个包,可能还包含所谓的购物体验,而这样的体验看似是精神,但其实也是由物质和劳动组成的。

再比如我们购买苹果手机这款商品,看上去这完全是一个“有形的商品”,但其实消费者购买的除了苹果手机的本体以外,还包含很多摸不到的东西,比如手机中的部分内置软件服务,比如手机的保修服务,比如如何使用手机的教学服务。一整套的实物+精神的服务,打包成了最终这款商品。但精神的服务还是以劳动和物质为基础的!

而纯粹的虚拟商品其实多多少少也是具备有形部分的,比如买一个互联网上的付费课程,也不仅仅购买的是一个纯粹的精神内容,这个课程一定是有物质载体的,过去可能是给你寄一个光盘,现在可能是存储在服务器上,这个存储空间,存储设备本质上又是物质的,没有这个服务端的物质,你没办法看到这个课程。

并且这个课程必须也要依赖你的终端设备,过去给你寄的光盘,你需要有vcd观看,现在你得有一台智能手机观看课程,而终端设备也是物质的。所以你购买课程的一部分费用,其实也包含了存储和观看这个课程的物理设备的折旧,虽然这个物质的成本比重非常小,但它事实存在!

我们早期QQ上购买的QQ秀,一个虚拟形象也花不少钱购买,它更偏向于虚拟的精神,它的物质消耗非常低,但不是完全没有,它一定依赖物理的服务器折旧,并且依赖用户端的物理设备!

未来元宇宙中,可能每一个虚拟商品都需要花钱去购买,一个元宇宙中虚拟的爱马仕包包,其价格可能不会比真实世界中爱马仕的包包便宜!实际他们都不是完全脱离物质而存在的,没有物理服务设备,终端设备,怎么可能有什么元宇宙!当然元宇宙,区块链这几个事务也有一些更复杂的特殊性,暂时不做讨论。

我们需知道,每个商品往往既有有形物质组成,又有一些无形的东西构成,只是物质和精神的重要性在消费者心中的比重不同。

目前来看偏物质为主的商品,其价格非常接近其组成物质的价值量。偏精神为主的商品,其价格会明显大于其组成物质的价值量。但不管一个商品偏向物质,还是偏向精神,本质都是物质和劳动的结晶,没有物质基础,没有劳动力,精神传递是没法进行的!

任何商品都遵循“价值规律”。并且不管是整合物质,还是塑造物质背后的精神表达,本质还是由物质构成,也都是需要劳动的!

商品从哪里来?

商品绝对不是凭空出现的,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商品,一定是造出来的。而要造出商品来,就需要一定的要素!

其中之一的要素就是原材料。原材料可能是未经过加工的自然资源,如矿产、森林资源等。也可能是已经加工过的“半成品”或零部件。对于偏精神文化类的商品来说,也需要原材料,过往已经存在的知识就是原材料,如内容资源,编程代码,技术框架,知识产权,品牌IP,等等都可能是这类商品的原材料。

这些原材料,我们统称为:劳动对象!

其实人类在历史上为了资源,发生过数不清的流血和肮脏的掠夺,马克思说过“资本的每一个毛孔里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是一个事实。当然到了今天原材料也都成为了可以文明交易的“商品”。

但有了“劳动对象”还不够,我们还得要有“人”对这些对象进行劳动,这样才能把它整合成新的商品来。就好比你开一个餐厅,买回来了菜,得有厨师来烧。没有厨师烧,那这些“劳动对象”没法成为你可以出售的“菜品”。

人类历史上,为了剥削劳动者,也发生过数不清的肮脏欺骗。当然到了今天,劳动力也变成了一种可以文明交易的特殊的商品。我们通过招聘网站去应聘,事实上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劳动时间作为商品出售掉了。我们雇佣的员工事实上也是我们花费资本金去购买了劳动力这个特殊的商品。

劳动对象,劳动者,都以商品的形式出现在了各自的市场上。

但仅有此两者好像还不够。我们如果做制造业,我们还需要土地厂房设备。我们开个餐厅还需要门面,锅碗瓢盆。我们开个互联网公司还需要租个写字楼,还需要电脑设备。

这些土地,设备,工具等等,我们称之为“劳动资料”。

在人类历史上,对于劳动资料血腥肮脏掠夺的事情,也从未少发生过。好在劳动资料与前两者也一样,今天也成为了可以文明交易的“商品”。

由此我们说了生产力的三个要素:劳动对象,劳动者,劳动资料。今天这三个要素,本身也都是商品,都可以用资本购买获得。当我们利用资本购买了这三种商品以后,将其整合,就可以造出新的的商品,而这个新的商品,比没整合之前任意一种商品平均价值都要高!

比如一个餐厅中售卖的“番茄炒鸡蛋”这款商品。假设劳动对象中:番茄,鸡蛋,葱花这些原材料的总价值是X,所用设备的锅碗瓢盆等等的设备折旧下来总价值是Y,而厨师掌勺烧菜所花费的劳动时间折算价值是Z,那番茄炒茄蛋的的总价值=X+Y+Z,肯定大于其中任何X,Y,Z!

商品的二重性

我们刚才提到了“价值”,价值与价格绝不是同一件事情!现实中商品的价格受到复杂的经济因素影响,如供需关系,国家政策,商品的效用,以及我们前文所说,商品的精神品牌,IP,知识塑造等影响。

但商品的实际价值,可以说一定是一个固定的值!

当然价格虽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当今社会,一般情况下商品的有效价格整体上还是由于其内在价值决定

马克思告诉我们商品都有两种属性,被称之为商品的二重性。即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也称交换价值)这两种属性。我认为这个理论到今天依然适用!

我们先说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比较容易理解,它是具体的!我们日常中常说的“价值”,往往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每一个商品它必然能够满足人们某一种需求,比如商品房的使用价值是人们用它来满足居住需求。车子的使用价值便是满足人们出行需求。馒头的使用价值是满足人们的吃它的需求。扫地机器人的使用价值是满足人们用它扫地的需求…

我们前文说到的商品的构成既有物质组成,也有精神组成。我认为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包含满足物质层面的使用价值,和满足精神上的使用价值。

比如我们前文所说的爱马仕的包和普通没品牌的包。普通的包从使用价值上说只能拎东西,或作一些简单的搭配装饰。但爱马仕的包还可以帮助你获得一些其它使用价值,比如彰显你能够买得起爱马仕包包的身份,这是其它的包不具备的的使用价值。

我们可以将此简称为精神价值,但其实它也是使用价值的一种。再如某种偏虚拟的商品,它看似有精神价值,但实际是满足了人们某种精神上的使用价值。

说完“使用价值”,我们来说商品的“价值”。“价值”与“使用价值”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商品的“价值”是抽象的,是某个商品内在所凝聚的劳动量!

马克思说:“‘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为什么说价值不同于使用价值呢,举个例子,比如饮用水和汽车这两款商品,如果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说,水的使用价值是巨大的,是完全不可或缺的,如果人没有“水”使用,人都不能生存。谈什么汽车呢?

但是从价值量的角度来比较,人一辈子喝的饮用水的总量可能也没有一辆汽车的价值量多,表现在日常生活,也是一样你一辈子买水的总价可能也抵不一辆汽车的价格。

为什么水的“使用价值”那么大,我们却感觉它似乎没有汽车的价值量大呢?因为我们在当今社会中衡量一款商品的“价值”大小,我们衡量的标准,不是由使用价值来衡量的,而是由其它抽象的因素来衡量的。

以矿泉水和汽车为例,人一辈子假设喝300顿水,往多了算,一吨水100块钱,那一辈子喝的水也就3万块钱,显然比一辈子买汽车的花的钱要少!为什么?因为我们这样衡量只是从人一生对水和汽车的使用价值来对比价格。

我们其实知道,做矿泉水生意,也能做成中国首富。矿泉水的单价虽然便宜,但是一定数量的矿泉水价值,一定是可以和一辆汽车的价值一致。这就需要一种衡量标准!我们上一节讲货币的时候,说过,其实货币是可以衡量的,比如一瓶矿泉水1块钱,一辆汽车10万块钱,那十万瓶矿泉水的价格就等于一辆车的价格。

但这只是价格,在价格背后还有一种底层的因素客观的决定着一瓶矿泉水不如一辆汽车值钱!这个东西就是抽象,客观的“价值”。矿泉水和汽车虽然是不同的东西,但它俩都是商品,既然是商品它就必然是由先前说的“三要素”生产而成的!就必然是由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整合而成!

它们在生产整合过程中总有一些耗费的东西是相同的,我们把这些相同的东西抽象出来,而这种相同东西的耗费量的多少,就决定着其价值量!

我们要把这个相同的东西抽象出来,这个相同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开始所说的商品背后凝结的劳动量!我们接着说?

商品的价值量如何衡量

商品的价值,这个价值怎么衡量。我们还是要需要引入马克思老师傅的另外两个概念,我们刚才讲了商品的二重性,现在要说劳动的二重性。

马克思把劳动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对应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对应价值。

先说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更符合我们平时所理解的劳动。比如我生产矿泉水,你生产汽车。我生产出的矿泉水的使用价值是人们可以饮用,你生产汽车的使用价值是人们可以用它代步。

生产矿泉水和汽车的劳动过程,肯定是不同的劳动过程,本身需要完全不同的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两者有完全不同的工序和技术。具体怎么生产,各有个的方法,反正生产出来的成果,使用价值也不同。这种具体的,决定使用价值的劳动就叫做具体劳动,每种商品当然都有它特有的具体劳动。

那抽象劳动呢?依然是我生产矿泉水,你生产汽车,我们虽然在具体的劳动过程上环节工序上有所不同,但我们前文已经讲了生产商品的几个要素,除了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外还有劳动者这个要素,而原材料商品是人造的,机器设备有折旧,但机器设备归根结底也是人造的。所以我们无论什么样的劳动,势必都需要“劳动力”这个要素!这是共性!

而劳动者的素质,经验,背景虽然千差万别。但劳动者生产任何东西,总需要消耗一些相同的东西,这种消耗无非是要耗费体力或脑力。

劳动者的体力和脑力就是抽象出来的,写代码需要体力脑力,送外卖需要体力脑力,做流水线的工人也需要体力脑力。这是任何商品生产都必须具备的,共通的要素,它在理论上是可以量化衡量的!

这个指标是什么呢,就是生产某款商品它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所以马克思说:“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因为每个商品都凝结了人的无差别劳动。那不同的商品,不同的具体劳动之间有了可比较性。所谓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抽象劳动。

所以商品生产所需的必要的劳动时间就是其价值的衡量标准!

商品生产是资本增殖需求所推动的。但我们一定要知道归根结底实实在在干活的人是劳动者,商品是由人的劳动整合起来的,没有人的劳动,一切是没法整合,没法进行的。人在不同商品间投入的必要劳动时间就是价值量的衡量标准!

即便到人工智能时代,元宇宙时代,没有人去写代码,也没有元宇宙。这些理论上都可以换算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如何计算呢?马克思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解释是:“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这是高度抽象的!因为马克思本人他是哲学家,他不需要去真的精确计算每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他把底层逻辑揭示给了我们,无论资本有何等的权力,但人的生命时间,人的体力与智慧,才是真正的价值的本体!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很难真的去衡量某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为变量太多。但事实上我们自己也不用去精确计算一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因为市场经济下,市场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帮我们算好,这就是交换这款商品的货币量。所以价值又称作交换价值,现实中我们衡量它的最直观方式就是一个商品交换它需要多少货币量,也就是这个商品的价格,成交的价格是能反应出这个商品的真实价值。

我们要知道这一切背后的逻辑。

此外我认为有一些商品,短期内其价格可能会脱离其价值,可能是因为它的使用价值或精神使用价值突然增加,比如疫情期间的口罩,过去一款口罩也有使用价值,但是当新冠疫情的出现的时候,口罩又有了防御新冠疫情这个新的使用价值,导致短期供不应求,一时间价格暴涨。但一款可持续有效售卖的商品,其价格一定是由于其价值量决定的。

有人会举出很多的方面例子来否定,比如指出很多个“价值量”很低的,但是很多人会高价购买的商品,其实短期内确实会有人购买,但是拉长时间线,价格都会归于其价值。

价值量最终取决于人在其中投入各个环节上的劳动投入!机器归根结底也是人造出来的,如果机器能很快速造出某款商品,这款商品价值量确实不会很高,价格也会越来越低。

0

【刘欣:认识商品隶属于分类:

它起初由本站用户:刘欣Eden于2年前 创建。

该内容的链接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