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社群是互联网地产


4.1 社群是互联网地产

2016年初,我从北京西边的中关村搬到了东边的朝阳区, 这里还稍微像一个城市的样子。之前一直住在西边其实挺不习惯的,虽然是所谓的科技与互联网中心,但我感觉一点都不像城市,生活一点都不便利。

相比于北方,我其实还是怀念草木繁盛、环境宜居的南方。 我每次回苏州看到园区里的楼盘,看到我家的小区,我就在想,这些小区要是放到北京,估计个个都是高档小区了,北京的西边,中关村那一带感觉连个像样的小区都没有。

搬到东边以后,小区多少还像个样子,我一开始住在一个叫远洋天地的小区,这小区挺大,住户有不少,光小区里就有各种各样的商业、店铺和中介。

我当时就在想,这线下和线上区别还真大。线下就单单一个小区里,光干洗店就有好几家,水果店有好几家,中介更多。

但这么一个小区里了不得也就住个一两万人口。在我的思维里,一两万人口如果放在互联网上其实是一个很小的数量级,我以前做网站,做公众号,动辄都是十几万、几十万的日ip流量。

如果说一个公众号,或者一个网站每天只有一两万访问量, 那只能算比较小的规模了,商业价值也不会特别大。

但我住的这个小区却给了我非常多的思考和启发,我就在想,随着移动互联网深入人心的发展,其实以后互联网上的场景可能会越来越趋近于这样的小区。

像我小时候,那时候说到互联网,都说是虚拟世界,互联网仿佛就是一个虚拟的乌托邦,每个网虫仿佛都戴着一个面具隐藏在计算机后面,他是谁?是男是女?都不得而知,互联网上的一切都是那么神秘,给人无限遐想。

但今天又有多少人会觉得互联网是一个纯粹的虚拟世界呢?今天的互联网已经深入地走进了每个人的真实生活中。

所以过去一个日流量一万的网站没有多少商业价值,但在今天和以后,可能会越来越有价值,因为对于普通网民来说,互联网更多还是一个熟人的世界,移动支付也便捷了,大众对互联网也深度认同了!

以前互联网上只有大流量才值钱,但今天小流量也值钱!

但我认为小流量值钱的前提是“小流量”要有“强关系”! 也就是说,今天你在互联网上,你的用户可以很少,可能只有 几千甚至几百个人,但是你的用户具有非常强的黏性,并且你和他们的关系也很密切。那你的流量虽然很小,但是也会有很大的商业价值。

社群其实就符合这一特征!今天的我非常看好社群以及社群经济。我觉得社群和社群经济绝不仅仅只是一个概念,而是已经切实地来临,可以落地做具体的事情了。

当然我们要是随便拉一个微信群、QQ群,这其实不能算作是社群!这只是产品形态上的一种“群”或者说是“讨论组”。

我所说的社群,是群主与群友间有深厚的关系,有稳定的群体结构和较一致的群体意识,群友与群友间可以互相连接,在某些领域有共同的标签、属性。

而至于微信群,这样的东西,它只是建立社群的工具而已。 美国有个很知名的互联网观察者叫凯文凯利,我其实一般不过多看这些评论家的言论,但是他有一个观点我很认同。

他说:一个人,只需拥有1000名铁杆粉丝,那你无论创造出什么作品,这些粉丝都将支持你,你便能以此糊口。
我认为这是有道理的,当然是要1000名真正强关系的铁杆, 这些铁杆要是可以形成一个社群,这个社群配合精细化的运营服务,就能持续地产生价值,社群本身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资产。

因为它其实是去中心化的,它不会被任何其他场景所束缚, 我认为互联网的场景大致分为如下序列:

硬件(如pc,手机)> 操作系统> 超级APP(如微信,微博, 支付宝)>终端场景(如公众号,微信群,淘宝店,头条号等等)

其中每一个场景下均有商业机会,而终端场景的门槛比较低,啥叫终端场景?就是用户最后一层看的东西,比如你有一部手机,手机上装有安卓的操作系统,你不会每天盯着操作系统看,最终看的还是操作系统里的app里的内容,而这app里的内容就是一个终端场景。比如做一个公众号谁都可以申请,门槛就很低,社群看似更简单。

但其实社群和其他终端场景实则有非常本质的区别。因为其他终端场景其实都是依附于它上一级的超级app存在的,一旦上一级的场景自身没落,比如微信有一天不好了,那你做的终端的微信公众号肯定也没啥用了。或者超级app对其进行打压,政策上出现变化,对终端的场景就会有很深的未知影响, 比如你做一个微信公众号,你的命运其实是掌握在微信手上的,你哪天惹它了,它随时可以封掉你。

这一点我是有过充分的教训与体会的,我们曾经做过很多很多的流量,但是早期的很多流量今天去哪儿了?有的早就随着互联网格局的变迁而湮没了,所有流量只是赚了钱,却没有真正给我形成一个长久的互联网资产。

而社群和那些形式却完全不同,看似社群好像也是互联网场景序列中最终端的场景,甚至还不及公众号。

但其实真正的社群,我认为是最高层级的场景,它在硬件场景之上,因为一个社群一旦形成,它是不会被平台本身束缚的,你的命运不会被其他平台所影响。

打个比方,我们组建了一个有价值的社群以后,如果微信是互联网的流量中心,那我们可以在微信上玩。如果有一天微信没落了,“猫信”成了互联网流量中心,那我们可以整体迁 移至“猫信”,因为群主和用户的是强关系,所以不会被平台和场景束缚。

而且我认为做一个社群,对于大多数朋友来说也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门槛较低,但价值大。

我们做社群,不是说一定要做一个什么组织,或兴趣小组。 其实我们本身的生意中,生活中,可能就有很多可以形成社群的事情,比如说我有一辆特斯拉的车子,我对这辆车比较懂,那我就可以组织一个特斯拉的车主社群。比如说我是在线下开服装店的,那我就可以把我的顾客组织到一个社群,然后去精耕细作这些社群,这些社群就会给你带来回报。

这是我眼中的互联网资产,也可以比作互联网地产,现在已经在布局这一块了,我前面说要做一家天塌下来都赚钱的公司,要在互联网上做到那样,你首先就不能把命运掌控在其他大平台的手上,必须要有长期稳定的用户,社群显然是最优方案。

0

【4.1 社群是互联网地产隶属于分类: 大猫概念

它起初由本站用户:刘欣Eden于3年前 创建。

它被收录于如下合集: 刘大猫的财富之旅

该内容的链接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