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大佬给我的建议


2.22 大佬给我的建议

2013年的夏天,素有站长之王之称的蔡文胜先生来苏州,他是国内最知名最成功的域名投资人,国内很多知名网站的域名都是问他收购的,同时他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企业家和天使投资人,他从站长起家,创办过265网址导航(后被谷歌收购),4399小游戏,也是暴风影音、58同城、美图秀秀等知名互联网公司的早期投资人,现在是美图秀秀的董事长。

我很早就听过蔡文胜的故事,非常佩服他,因为他抓住过那么多机会,从域名时代、站长时代到自己的创业以及成功的天使投资,互联网上能抓住的机会,他基本一波一波都没有错过,像这样能抓住每一个机会的人肯定是有他的技术含量的,绝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在苏州和他聊了很多,我把我做过的事情和未来的预期拿给他看。其实他那时候就是很知名的天使投资人,但我对资本其实没什么概念,也没有希望他来投资我,就是希望他能给我一些建议。

蔡文胜当时表扬了我好多,我们聊了域名、流量等等,不过那天他一再重申让我接下来一定要做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已经不可逆地到来。他让我原来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不用搞了,只做移动互联网一定有大机会,让我接下来好好研究移动互联网。

而且他教我,要我学习如何与资本打交道,有好的移动互联网的项目也可以找他。

他临走的时候对我说:“今天你赚的所有钱,对于未来的你来说都是小钱,一定要去做移动互联网,全身心投入进去!

那时候正是移动互联网概念刚起步不久的时候,刚刚进入全民移动互联网时代,当时有一个说法是,目前拿到移动互联网船票的公司只有腾讯一家,因为他们当时的微信已经很火了。其他任何一个公司都还没有拿到移动互联网的船票。

其实这个说法到今天来看是有问题的,今天其实无论你有没有拿到移动互联网的船票,你都必须得挤上移动互联网的大船。今天其实已经没有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区分了,互联网从某种意义上说就等于移动互联网。

而遥想几年前蔡文胜大叔那么坚定地让我一定要做移动互联网,可见大佬的战略眼光确实不一样。

我那次回去以后,我就一直在思考移动互联网的事情。我想来想去移动互联网对于我这样的草根创业者来说是有很大的门槛的。其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难点:

一个是app开发的技术,我之前做网站和开放平台,很多都是用一些现成的源码,而且web的开发相比app要容易许多,app需要不同操作系统以及不同机型的适配,需要多种技术配合着搞,一个app开发出来也需要不少的资金投入以及时间成本。

app其实做出来也并不是太难,但真要做一个像样的能赚钱的东西对技术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并且看似是技术问题,其实是人才问题和管理问题。你要开发好的app,一定需要招募优秀的程序员,我毕竟做了这么多年互联网,我很清楚有很多搞技术的人水平是很low的,如果人才找不到,那这些人做出来的东西将全都是坑。

而且招到程序员以后还得管理好他们,而那时候我在团队管理这方面的经验是严重欠缺的,我自己一直是一个草根创业者,并且每天还要上学……要是整一个几十人的技术团队来,你让我怎么管理呢?

此外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app做出来以后,怎么推广?我也没怎么做过app的推广,缺少app推广的经验。很多创业公司的app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开发出来的那一天基本就是团队可以解散的那一天了,因为没人用。

这两个问题确实是当时阶段下比较困难的两个问题,也是我迟迟没有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最重要的原因。我和蔡文胜他们那些大佬不同,他有钱,能招到最好的人才帮他做事,想做什么做什么,想投什么投什么,而我那时候每天还要上学呢!

但是我就在想移动互联网一定要开发app吗?我觉得未必,我相信移动互联网也一定有不一样的路径可以切入。

不是都说微信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门票嘛,如果借助微信能否在移动互联网上做一些事情呢?那时候微信的公众平台其实已经推出有一段时间了,而在2013年8月5日,微信公众平台做了一次大的改版,微信公众账号被分成订阅号和服务号。

我开始研究这两个号的区别,我发现大多数人基于微信公众号都是在做订阅号,订阅号就是一个有媒体属性的东西,我对做一个媒体类的东西兴趣并不大,因为它只能用于推送消息,门槛似乎又过低了一些。

那时候我对微信订阅号的认知还比较浅显,我认为本质上订阅号就和博客差不多。

订阅号上也只能够用来发一些文章、视频等内容。我如果再去做订阅号,那就和早期我做网站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差别了,我们此前已经做过很多内容性的网站,比如星座网、小学生作文网等。我觉得订阅号也就只能做于此。

而服务号仿佛更具有想象空间,我发现服务号的初衷是专门为互联网应用与服务而生的,我研究了服务号里的开放接口,我发现这个服务号不就是专门给我这样的移动时代的创业者降低成本做互联网服务用的嘛!服务号简直就是一个创业神器!

我想这也是一个大机会啊,利用微信服务号来创业做一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服务会很不错,我根本就无需去像很多创业团队那样开发app啊,完全可以用服务号就行了。

其实我那时候对此的判断是有局限性的,在日后的时间里,微信订阅号比服务号要火很多,幸亏日后我们也抓到过微信订阅号的流量红利,但在当时我并没有把订阅号当回事儿,但现在回想起来微信订阅号输出的往往是到达最终端的内容,看似简单,其实是最有机会的!

因为互联网的场景被不断切分后,用户真正的注意力最终还是集中在内容上面!但那时候没想这些,我是从另外的角度判断后,决定要基于服务号做一些事情!

0

【2.22 大佬给我的建议隶属于分类: 大猫概念

它起初由本站用户:刘欣Eden于3年前 创建。

它被收录于如下合集: 刘大猫的财富之旅

该内容的链接是: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