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步过程中最大最深的陷阱


向所有的人学习,这才是正确的态度、脑中的利器。他们是谁并不重要,他们的道理对不对才重要。甚至反过来,即便他们不对,只要我们睁开眼睛,也可能看到“不对原来这么可怕!” —— 不能从正面学习,还能从反面学习,不是吗? 关注道理本身,而不是讲道理的人。

文/刘欣
发表时间: 2016-04-14


学习过程中,最大(面积)的一个陷阱是:

只向权威学习。

再翻译一遍:

只向自己觉得够牛的人学习。

这个坑特别大、掉到里面的人特别多…… 这个坑有很微妙的构造:

  1. 自己觉得对方牛,和对方真的牛,这之间并不是自动有保障的;
  2. 对方真的牛,愿不愿意教你,是否跟你说实话,也是全无保障的;
  3. 牛人身边牛人多,你不牛,你身边就没有牛人……死循环了!

其实,这是一个由关注焦点错误引发的陷阱:

错误地把焦点放在讲道理的人身上,而不是道理本身。

心理学上呢,有个专门的词,“Authority Bias”(即,所谓的“迷信权威”)。

说来好笑,迷信权威这个最大最深的陷阱的起因竟然是出于学习的目的。

这是我能搜集得到的能够证明“好的出发点不一定带来好的结果”的最经典例证。(排名第二的是“父母出于‘好心’而把孩子教傻”——通过“乖,听话”这么简单的手段。)

想象一下,在远古时代,每个部落里都一定有一个射箭最准的高手 —— 那么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向他学习射箭,动机相当直接:学不会就没肉吃。这样的时候,你不向高手学习,向谁学习呢?

你也可以想象得出,那高手不见得擅长言辞,虽然射得很准,却不一定善于教授,不一定擅长把整个过程掰开了揉碎了再整理清楚…… 当然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总是有的:示范呗。

于是那高手站稳了,拉开弓,瞄准…… 突然后脖颈子痒,所以就不由自主地扭了下自己的脖子…… 然后又重新调整了一下自己的状态,射箭,那箭飞出去,果然击碎了放在远处木桩上的苹果,大家欢呼!以后整个部落的人都可能会在拉弓瞄准之后、射箭之前扭一下脖子再射出…… 甚至,那些没有射中的人可能会怀疑是不是因为自己在射出之前忘了扭一下脖子。

这不是开玩笑,这是在描述习得一项略微复杂一点的技能之时人们遇到的普遍困境:

分不清楚重点究竟在哪里…… (什么最重要?是个随时都需要认真问的问题……)

在学习任何稍微复杂一点的技能的时候,每个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诉诸权威,但与此同时,“迷信”就必然不由自主地产生。正如上述例子中,“射出之前扭一下脖子”虽然在读者现在看来明显是迷信,但设想普遍知识水准在远古时代那样的状况下,身处其中,不迷信的难度其实很高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个个体都不得不面对这个世界的复杂性 —— 任何事情其实都比看起来的复杂(即便在很多时候其实并没有复杂多少),处理难度都会随着认识深入而逐步加大…… 很快,绝大多数人在这里就挺不住了,那怎么办?

有两个(懦夫的)选择:

  1. 过分简单化
  2. 迷信权威

过分简单化(Over-simplification,Over-generalization)的出发点,就是为了降低理解与处理的难度。至于“提高效率”,只是借口,因为这么做根本无法提高效率,欺骗与自我欺骗的结果就是生活在另外一个臆想出来的世界里 —— 在那里也可能确实能“体会到”效率的提高罢,反正,这世界会向他们证明且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他们想的就是对的。

迷信权威也一样,直接能体会到的好处就是“效率的提升”。非常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专业的事儿要交给专业的人处理”…… 也许罢 —— 对,顶多是“也许罢”。权威这东西有多不靠谱绝大多数人是不愿意相信的,也因此从来没有想象过“居心叵测的权威”有多少,以及它究竟有多可怕……

迷信权威更为可怕的地方在于,这么做相当于放弃了自己的大脑发展 —— 即,直接让别人的操作系统跑在自己的大脑里。自己的操作系统原本是可以自我升级的,但脑子里若是有个别人的操作系统在跑着,那么自己的操作系统就会逐步衰弱,退化,乃至于消亡…… 最终,与中了病毒、被木马控制的操作系统无异 —— 渐渐或者瞬间成为僵尸网络中的一员。

所谓的“人微言轻”,其实就是因为绝大多数人迷信权威所造成的结果。

这里有两个重点:

  1. 大多数人

  2. 迷信权威

事实上是“绝大多数人”。即便是一些权威,在陌生的领域中也会迷信其它的权威。一个比较惊人的例子就是钱学森,这个全球顶尖、令人尊重的科学家,到了晚年居然真的开始相信“特异功能”的存在…… 给很多“气功大师”站台,甚至追随了其中的几个 —— 感觉就是一台超级计算机被木马劫持一样。

由于迷信权威的是绝大多数,人微言轻几乎必然是必然的结果。大多数人,不对,是绝大多数人,总是不由自主地把焦点放在讲道理的人身上,而不是那道理本身。(这也确实是最难理论的地方:骗子说的话里也有真理,到底该不该信?该不该接受?该不该思考?)

还有个更逗的现象:

人们普遍不相信自己的身边就有牛人存在。

可事实上,有这么几个因素绝大多数人看不到:

  • 无论是谁,最终成为牛人、被普遍认可,都需要很长很长时间……
  • 我很怀疑有相当数量的好苗子其实是被身边的人集体干掉了……
  • 熟悉产生轻视,距离产生美 —— 遥远的榜样总是格外完美。

我自己一路走来,对“人微言轻”有深刻的体会。今天我在讲的道理,二十年前都说过 —— 可是,谁会当回事儿呢?我反复听到的是这样的驳斥:

你要是真那么牛屄,你现在还会跟我们在一起?别有幻觉了!

以上字字原话。

刚开始还比较苦恼,后来就想清楚了:

  1. 我牛,和我想的牛,完全是两回事儿,这中间有很远的距离;
  2. 我想牛,和我想的牛,还是两回事儿,这中间需要不断调整;
  3. 我想的牛,和我想的美,也是两回事儿,这中间有很大的差异;
  4. 我想的牛,和我最终做得到,更是两回事儿,这中间需要耐心和运气。

二十年后,我做到了很多当初连我自己都有些怀疑、有些迟疑、有些胆怯的事情。可那些道理二十年前就是对的阿,就是值得思考、值得参考、值得深入的阿!错过二十年,这成本也太高了罢?!

这些年来,我放弃的事情特别多:

  • 我放弃了争论;
  • 我放弃了临时抱佛脚;
  • 我也放弃了尝试改变身边的人……

为什么?道理特别简单,等到你身边的人认为你是权威,二十年都过去了!浪费不起那个时间。说来也怪,我也确实在过去的许多年里结结实实地改变了一些人,那些人是谁呢?

首先是我完全不认识的人。我把我的想法、思考、结论放在网上,任由它们散播。最终,概率效应使得总是有些人听懂了、看清了那些道理,随之采取了行动。

其次是那些主动改变的人。我想改变谁,那是我主动,对方被动。改变也许可以被动发生。但深刻的、正面的改变,一般来说只能是主动的(参考阅读:主动选择 —— 重生的关键)。

所以这次我在孵化收费社群的过程中,采用的方式与当年写《把时间当作朋友》是一样的(尽管很多因素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a. 我可能已经更容易被定义为权威;b. 既然是直接赚钱的方法论,就不可能是免费发放):

  1. 绝对不只从身边的人开始;
  2. 琢磨清楚方法论之后大面积传播,等待惊喜发生;
  3. 不论陌生熟悉,只选“有主动意识的人”合作。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在我看来,理解重点在于:

若我是三人之中的一个人,其他两个人是否为“师”,并不在于他们俩比我强还是比我弱,而是他讲的道理好不好。

向所有的人学习,这才是正确的态度、脑中的利器。他们是谁并不重要,他们的道理对不对才重要。甚至反过来,即便他们不对,只要我们睁开眼睛,也可能看到“不对原来这么可怕!” —— 不能从正面学习,还能从反面学习,不是吗?

关注道理本身,而不是讲道理的人。

掌握了这个利器,你就会成为一个“凶悍”的学习者,绝对比绝大多数人更凶悍 —— 这不是臆想,这是有统计依据支撑的事实。

0

【学习进步过程中最大最深的陷阱隶属于分类: 大猫概念

它起初由本站用户:刘欣Eden于3年前 创建。

该内容的链接是:

目录